用平凡和执着谱写新时代奋斗美篇 ——赴红安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2024处干班学员,京山市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 张 玉 时间:2024-09-24 阅读:
9月11日至14日,有幸随着2024年全省党外处级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的脚步,走进革命圣地、将军故里——红安,瞻仰红安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了解可歌可泣的战争故事,感受艰难岁月里的战斗情怀,倍感震撼,倍受激励。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的故乡,是中国第一将军县。战争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不顾个人安危、不图名利,赴汤蹈火、顽强斗争,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和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已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两万多人),走出了200多位将军,形成了“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和“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
通过四天的学习,我主要有三点体会:
第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董必武成为13位代表之一,红安七里坪镇随之建立党组织,从建党到全县解放,27年党组织不间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安人民拧成一股绳,锻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黄安谣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最生动形象的写照。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始终坚持革命理想信念。红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凝聚着革命先烈的心血,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的火花。这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执着追寻的深刻体现。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让红安人民不顾一切地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要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第三,始终坚持一心为民。董必武、李先念、郑位三、秦基伟、徐向前、陈锡联、王树声、徐海东、许世友等,大多出生于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但都胸怀国家、心怀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他们不惧牺牲生命、不畏艰难险阻、不忘拼搏奋斗,留下了无数催人奋进的故事。指挥战斗、成立工会、开办银行、办代销社、办学校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拿穷人一针一线,定下严明军纪,把人民当亲人,赢得人民拥戴和广泛参与战斗。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人民。
革命先辈用献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必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要向先辈学习,将“红安精神”体现到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首位,在工作中服从大局、不计得失,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谱写新时代奋斗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