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宏谈教学工作:打造名师名课需要“四苦”
时间:2020-07-27 阅读:
——在省社院2020年上半年教学总结工作会上的讲话
(2020.7.27)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应当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应当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学是社院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和水平是衡量社院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核心标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总结交流今年上半年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树立提升教学质量的工作导向。今年上半年,学院坚持疫情防控与教学工作两手抓,成绩可圈可点。上半年的教学工作有“三最”:一是集中备课、试讲最有成效的一次。以前集中备课、试讲参与人数少、推出成果少,这次推出了不少成果,其中省委全会精神宣讲稿得到尔肯江部长批示肯定。这说明抓与不抓、认真抓与一般抓不一样,社院大有人在,只要认真抓,就会出成果。二是中青班上院内老师上课最多的一次。整个培训班有34个专题,社院老师完成了17个专题,创社院复办以来历史新高。这既是前一段集中备课试讲成果的展示,也是给更多的同志舞台。总体表现不错,当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服务管理后勤保障要求最高的一次。虽然集中封闭,但学员们普遍评价较高。后勤、教务等各方面的同志尽心尽力值得肯定。
我们提出“四名”目标,关键是培养名师、推出名课。这是社院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是衡量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下面,我就培养名师、推出名课谈四点想法。
一、名师名课需要苦学
学习决定未来,学习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力的高低是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学习力的高低也是一个人讲课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名师名课需要苦学。
什么是苦学?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作了表率、指了方法。17年前,他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大力倡导学习,并提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强调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强调学习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强调理论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1、苦学贵在自觉。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特别是理论学习,有时还比较枯燥,没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是学不好的。只有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习才能有内动力,才能取得成效。
2、苦学贵在用心。要下苦功、下细功。学讲话、学文件、看报纸、看著作,关键要用心去看、看得进去。不要觉得天下文章一大抄,没什么内容,翻一下、瞟一眼,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学与不学不一样,深学与浅学不一样,带着问题学与完成任务学不一样。对重要理论和政策要认真学、反复学、前后对比学,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苦学贵在坚持。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生活习惯,坚持每天学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尔肯江部长坚持每天学习,每天作笔记、剪报纸,好的文章及时推荐给我们学习,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建议大家上班后利用半小时时间学习政治理论,下班后利用半小时时间看“学习强国”。现在资讯这么发达,你不多看一点、多学一点,多记一点,你讲的内容就很难抓住人。
二、名师名课需要苦思
有的同志说,我总在学习,书也读了不少,却感到提高不大。这里面有一个厚积薄发的问题,还有一个学习转化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我概括为: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有的同志总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即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学习的效果当然显现不出来。要苦思,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1、要勤于总结。我上次跟大家讲,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喜欢用“四”来概括,如四个伟大、四个全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有要求、反四风、去四化、四个着力、四个切实等等。这次抗疫中,他也讲了许多“四”,如四统一、四集中、四早、四应、四率、四心等。最近我学习总书记讲话,发现了他多次讲“三问”,如执政三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扶贫三问(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中美关系三问(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中美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合作来实现共赢、中美应该怎样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军队三问、亚太三问、世界变局三问(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教育三问(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长征三问、中部三问(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采取总结梳理式的方法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全局把握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这种归纳概括往往会给学员留下较深印象。
2、要善于思考。要养成研究性、思考性的学习习惯,坚持问题导向,联系实际思考一些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外交等方方面面。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趋势、解决的办法,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否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大家听你的课就没有新的收获,当然没有很深的印象。建议大家在学习之余经常写一点思考性的东西,可长可短,可以让你始终保持一种思考的状态。
3、要敢于突破。如果安排你讲一堂课、发一次言,你要当作一次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认真思考,千万不要不动脑筋,把别人讲的东西、自己以前讲的东西拿来一讲。讲课可以借鉴别人的东西,但不要照抄。要敢于突破,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有新的专题和新的授课方式。
三、名师名课需要苦练
讲好课是需要技巧的。有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掌握技巧必须下笨功夫、苦功夫,老老实实写、踏踏实实练,这样才能成为讲课高手。
1、要多参与。社院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平台,如社院讲堂、微讲堂、晨读、工作述职、支部学习交流、青年读书会交流,还有大教学大科研活动,这都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发言、演讲水平的好机会。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遇也是自己创造的,要把每一次发言都打造成精品。
2、要多互动。与学员之间多互动,与同处室同事多互动,与其他处室同志多互动,与大教学大科研人员多互动,与领导多互动,与其他老师、专家多互动。了解学员的需求和想法,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3、要多讲课。不管是试讲,还是正式上台讲;不管是在院内干部大会上讲,还是在院外的会上发言、讲话、讲课,都是最好的锻炼机会,一定要争取,一定要珍惜,一定要讲好。
发言也好、讲课也好,我体会,关键要把握三条:
一是针对性。要明白你向谁讲、讲什么。接到一个讲课、讲话任务,首先要了解哪些人听课,还有哪些人在这个班讲课、讲什么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准备。针对性是讲好课的前提。
二是有效性。你的讲课、发言要让人听了之后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有的是理论认识上的收获,有的是专业知识上的收获,有的是精神文化上的收获,有的是工作思路上的收获,有的是信息资讯上的收获。有效性是讲好课的关键。
三是生动性。这次中青班学员反映部分老师讲课理论性太强、比较呆板,联系实际不够,创新性、生动性、互动性不够,要下大力改进。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经常用一些很直朴、很简单的大白话,特别是一些普通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包括经常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等等,轻松自然、通俗易懂,与大众话语体系很对接、很吻合,令人耳目一新。讲课要有点幽默风趣,如果全程四平八稳,一个腔调讲大道理,总是概念抽象一大堆,自然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要善于讲故事,学会讲群众语言,不要喊口号,不要高谈阔论,不要讲空洞的大道理。生动性是讲好课的诀窍。
四、名师名课需要苦干
如果说“苦学、苦思、苦练”是对所有社院干部特别是对大教学大科研人员提的要求,那么“苦干”主要是对这项工作的组织者,特别是教研室、教务处、科研处提的工作要求。培养名师、打造名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苦干。
1、做好谋划工作。教研室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及社院3年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老师包括名师培养计划,制定核心课、特色课、精品课打造计划。
2、做好组织工作。教研室要继续组织好集中备课、试讲评课活动,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教务处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估,要学习外地经验,推进教学业态、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名师名课的涌现。科研处要研究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
3、做好推介工作。名师名课既要靠内功,也要借外力。要策划、要包装、要宣传、要推介,院内各处室各方面要大力支持,共同打造叫得响的湖北社院名师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