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周玥:办好“思政小课堂” 凝聚“政治大共识”

来源:教务处 周玥 时间:2020-09-18 阅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一篇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原文刊登在《求是》杂志2020年17期。这篇重要文献,对于思政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思政小课堂对接时代大课堂

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共识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既是关乎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统战成员关心思考的热点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是今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国际关系学界把它定义为“人类第一场非传统安全世界大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打了一场漂亮的抗疫人民战争,这本身就是一堂鲜活的爱国主义思政课。解读好、宣传好这个思政案例,是社院开展共识教育的当务之急。在社院课堂上,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近期在红足1世举办的民盟基层组织班上,针对学员中行业精英多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学员微讲堂,其中学员王芙蓉作了《新冠肺炎防护指导》的专业分享。她作为同济医院教授,抗击新冠疫情白衣执甲,以所见所思所想不仅向同学们分享了专业防护的知识,更阐释什么是人民至上,讲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在哪里,现场气氛热烈。社院“思政小课堂”融入到时代大课堂中,社院在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鼓舞士气、统一行动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彰显。

二、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思政小课堂对接历史大课堂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钟南山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铿锵的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回溯历史,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在武汉查禁鸦片,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先声;太平军三克武昌,威名远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就有5人(董必武、陈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是从武汉走出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李立三、刘少奇在徐家棚主持工人运动讲习所;抗日战争初期,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各党派及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各界名流巨子、社会精英汇聚江城,周恩来等在这里亲自领导八路军办事处,开展广泛统一战线工作,主持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保卫大武汉成为中华民族的焦点,武汉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等等。风云际会的武汉,成为革命先行者和仁人志士施展雄心抱负的舞台,从事革命事业的战场,奉献青春年华的热土。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用社院“思政小课堂”对接武汉近代“历史大课堂”,讲好英雄城市形成的历史逻辑,以史带论、史论结合,深刻阐释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的民族危机与各种政治思想探索,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认识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充分揭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政治的历史文化基础。

三、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思政小课堂对接实践大课堂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深入探索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途径,落实“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研讨式、观感式、研读式、竞赛式、资政式、展演示、模拟式等实践教学法,让学员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情与情的碰撞,达到情感的升华和信念的坚定。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选择理论教学的重难点及学员思想的困惑点,结合“点”提炼“问题”,再通过“问题导入”,化长篇大论为小口切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促进学员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并进一步转化为情感认同、政治信仰、行动自觉。

三尺讲台传思想,一片冰心聚精神。

只为思政课堂故,政治共识平添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