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赵书第:知三难 求三进 在教学中提升自我

来源:办公室 赵书第 时间:2020-07-28 阅读:

——在省社院2020年上半年教学总结工作会上的发言

(2020.7.27)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上午好。很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参与这次试讲授课的感受。

首先是经历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备课、第一次试讲、第一次授课。在“三个第一次”中感受到“三难”

一是备课难。从1月份开始收集资料,到5月份试讲,7月份走上讲台,长达半年的备课历程让我切实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含义,讲义也经历了由薄到厚、从厚到薄多次循环打磨的过程。

二是做ppt难。80多张ppt,从内容构思到照片视频收集,从文字选取到排版美化,每张都花了心思、费了时间。

三是讲课难。有人很形象地说,讲好课需要一个好剧本加一个好演员。为了把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剧本演好,每次讲课前我都反复练习过不少于五次,对于比较拗口的地名和人名上台前都反复在纸上写过十来遍。

习近平总书记说,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正因为感受到“三难”,通过备课讲课才收获了“三进”

一是心态进步了,更加成熟自信。二是能力进步了,思维视野得到提升。三是自我认识进步了,更加清醒看到自己的不足。

第一次试讲,内心忐忑不安,怕砸锅,睡不着,刚开始试讲时比较紧张,ppt操作也不流畅,感觉整个内容结构没有理清楚。大教学的同事们对内容和结构给了很好的建议,解决了我的困惑。

第二次试讲,得到领导同事们的肯定,内心很受鼓舞,尤其是院领导建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升到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加入湖北实践、统战实践等内容,这些建议站位高、视野广阔,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感觉我所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时政通识课变成了政治理论课,站位更加高大上了,讲起来更加理直气壮了,站在政治学院讲台的自信也油然而生。

第一次登上中青班的讲台,也有紧张,但想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课是经过院领导和大教学的同志们用心打磨的,我只要把大家共同的智慧完整地呈现出来就行了。这样想着就放松下来,和学员的互动也多了些。看到学员们友善的眼光和认真的听课态度,我感受到了这个讲台的魅力和价值,也感受到了要站稳社院讲台的压力,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三方面不足”

一是知识储备更新不足。平时学习抓得不紧、对相关知识关注不够,常讲常新、旁征博引还做不到。

二是思考总结能力不足。在这个网络化时代,大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手机、电脑搜索想要了解的知识,这就决定了讲课仅仅靠知识点的梳理汇总是不够的。一门课是否精彩,更取决于能否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观点看法,而这源于平时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三是表达交流互动不足。整个课程按部就班,现场发挥很少,没有设置和学员互动环节,课堂效果不够活泼生动。

发现问题是为了不断进步。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三补”

一是补知识。确定1-2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平时多关注、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做好日常知识和观点储备。

二是补能力。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从学习能力、文字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

三是补经验。积极参与大教学活动,多听课,学习积累备课经验、授课经验、评课经验,争取更多上台机会,使自己能够担当起“社院教师”这个称号。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做学问的“三重境界”,表达我参与这次大教学活动的心路历程:一开始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备课中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讲完课再回顾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