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周丹:结构化研讨教学思考

来源:教研室 周丹 时间:2020-07-28 阅读:

——在省社院2020年上半年教学总结工作会上的发言

(2020.7.27)

结构化研讨是由催化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引导学员围绕某一主题多角度、分层次开展讨论的方法。目前在中青班形成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处干班形成了“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的系列课程,由教研室全体老师参与。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研讨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一是自我教育功能。研讨课程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员讨论、争执的过程,也是学员之间相互教育的过程。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很多学员通过讨论对民主党派队伍建设的政策、党的干部政策有了更加清晰、理性的认识。

二是调研功能。一次研讨也是一次调研,通过学员的深入讨论,能够进一步了解基层党派队伍建设工作现状,丰富老师对基层统战实践的了解。

三是解惑功能。研讨中学员提出很多问题,有的问题学员自己在讨论中解答了,有的问题在互动中解答。在这一次研讨中,针对学员提出的实践问题,省委统战部颜处长及时邀请介绍各地党派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针对学员提出的政策问题,王主任及时运用中央关于民主党派的三个文件进行解答,有效宣传了民主党派政策,凝聚共识。

四是学习功能。结构化研讨最重要的是引导学员充分讨论,要引导学员充分讨论,就需要对讨论问题提前学习整理归纳,这样在讨论中才能不被学员带着走,才能引导学员真正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是在讨论中能够充分凝聚共识,提高研讨的质量。

当前结构化研讨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研讨工具单一。当前主要是使用鱼骨图法和头脑风暴法,对于团队列名法、“四副眼镜法”“六顶帽子法”等方法没有运用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讨的主题和研讨的最终成效。还需进一步改良创新。

二是引导技术单一。每一次不同的学员都会带来课堂的不确定性和讨论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老师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应对,学员讨论出现“明星效应”“领袖效应”争执该怎么处理,需要进一步优化、丰富引导技术。

三是研讨主题单一。一个好的研讨主题,研讨就成功了一半,目前我们有两个主题,都是关于民主党派队伍建设方面的,如何围绕热点、难点找到更多更好的研讨主题让学员有话可以说、有话想说、有话愿意说,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