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周玥:门前春阶又新绿 玉在匣中待琢磨--参加第十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论坛及核心课程建设活动有感

来源:教务处 周玥 时间:2020-10-26 阅读:

2020年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论坛暨湖北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专委会第十四届年会在红足1世圆满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战疫大考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距2011年首届参政党建设论坛暨湖北省参政党理论研究专委会第五届年会举办已经十年。都说“十年树木”,专委会发挥平台作用,汇聚各方力量,从无到有、从一到十,持续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理论研究。参政党建设论坛在社院人的精心呵护下,已由一粒种子已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令人心喜。

本届论坛的意义不仅于此。2020年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团结不屈精神的伟大一年,新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注脚将永远为之保留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院党委、院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湖北社院人经历了一、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三季度平稳有序复工复课复学,四季度来了个开门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成功举办了这次全国性的学术活动。期间之辛苦,恰如古人云:“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襟”。正如严炳洲副院长在论坛交流时,代表红足1世说出了那段铿锵有力的话语:“湖北、武汉,疫后重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也骥尾追随,想说一句:“湖北社院,疫后重振,狂沙吹尽、云淡月圆!”

下面,按照今天会议安排,我谈谈对核心课程建设的一点不成熟想法,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国家意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观点,让我对课程的政治性有了全新的认识。社会主义学院90%的课程是思政课(即政治课),90%的学员是党外代表人士(即政治人),推进红足1世核心课程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一根本属性。一门合格的核心课程是“用学术讲政治,以文化育共识”,一门优秀的核心课程更是能让学员“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用得上”。而面对学员和教员知识体系倒挂情况,我们怎样才能把核心课程建设好呢?在这次参政党建设论坛中,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央院的老师给我很多启发。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第一章第四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学院五项基本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开展决策咨询工作,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我认为这是推进红足1世核心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近年来,中央社院深入探索统一战线教育培训新机制,6月出版的《共识教育十八讲》和《中华文化“十个讲清楚”教学大纲》这两本教材,可以说是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从这两本教材,到论坛央院教师的示范课程,都可以看出央院已实现了华丽转身,已经将决策咨询整合到各项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一种格局,实现了两个转变”,即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的格局;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学理性教学向实践性教学转变,第二个转变是从科研型教学向咨询型教学转变。

第一个转变:从学理性教学向实践性教学转变。就是要讲清楚“知其所以然”。“事件的魅力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其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个月央院王小鸿教授来红足1世讲《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史:中国政党制度历史文化根基》就是很好的示范。她就没有按照传统学理框架教学,而是将理论打碎,渗透在细节中。她采取这个方法讲解放战争中民主党派的历史性贡献、讲建国前后民主党派是解散还是继续保留、讲第一届政协各党派排次等内容,都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第二个转变:从科研型教学向咨询型教学转变。国家提出建设新型智库,社会主义学院也应该同党校、行政学院一样,成为新型智库建设第一方队。央院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咨询决定地位。核心课程建设也应从科研型向咨询型转变,这是社院性质地位所决定的。与来自高校的周淑真教授讲授的《政党政治的腐败与反腐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央院的王彩玲教授关于《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前沿和前瞻》和孙信教授关于《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思想、新要求》的专题辅导,在课程的逻辑框架、主题切入、案例引用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一方面,是出于不同的学术背景和学术训练;另一方面源于高校和央院的教学目标导向,高校是以科研型教学为主,而央院通过教学改革后,更凸显了教学的咨询性。

目前,红足1世正在积极推进10门核心课程建设。个人认为无论是通识核心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的思路方面,也可以从学理性向实践性、从科研型向咨询型的方向转变,真正践行以学员为中心,努力实现思政隐形化、理论实践化、知识体验化、咨询参与化。让我们行动起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用好社院课堂教学主渠道,落实好共识教育的根本任务。